无人驾驶的核心原理,是借助车身各种传感设备(车顶和车的周围添加摄像头、距离传感器、超声测距仪……)采集周围环境的数据,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反应。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,无人驾驶最关键的竞争,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。

上周,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的戏剧性合并,很多人有一种印象:滴滴以其彪悍将“生而骄傲”的uber打落马下,在本土市场取得相对优势地位,移动出行大局已定。

故事可能并不这样简单。

如果移动出行是一出“权力的游戏”,这只是第一季的终结,目前的剧情是:滴滴历经苦战完全夺得“君临城”;uber控制着“维斯特洛大陆”的多数区域,并在“君临城”拥有体面的权宜;大陆局部仍有混战。

但是,“winter is coming”,在移动出行市场,多股“无人驾驶”的异族势力已经崛起,而最不可测的角色游离在“北境长城”外,尚未真正登场。

无人驾驶的威胁

在合并前几天,时隔10年,特斯拉ceo埃隆•马斯克公布其最新版的“秘密蓝图”。马斯克透露出参与“分享经济”的野心,他计划组建一支特斯拉汽车“共享车队车主”,车主可对外出租闲置的汽车,用户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召唤特斯拉汽车。

“只要点击一下特斯拉手机app上的按钮,你就能够让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加入特斯拉共享服务车队。当你工作或在享受假期时,这项服务为你赚到的收入将在极大程度上抵消掉你(买车)每月的贷款费用。”马斯克憧憬说,由于无人驾驶,车主可以坐享其成,他们不用现在这么劳累。

特斯拉ceo埃隆•马斯克

早有研究机构预测,共享经济对效率的提升,大约能降低30%的出行成本,“无人驾驶 共享经济”预计将降低70%的成本。 百度高级副总裁、百度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也曾公开表示,与人工驾驶相比,无人驾驶的综合成本只有其1/5-1/3。

现在,uber和滴滴共治“维斯特洛大陆”的方式,只是“连接”,但是,移动出行的终结方案,一定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共享,而不是“司机 汽车”的共享。马斯克的憧憬,是对两家既有势力的致命威胁。

2015年,uber投资方dfj(德丰杰基金)的一位合伙人stevejurvetson在一次演讲透露,uber的首席执行官特拉维斯?卡拉尼克曾暗示,如果特斯拉2020年实现“全自动驾驶”,他会买下特斯拉生产的每一辆汽车。如今,他们正迅速成为直接对手。

今年2月,uber公布了无人驾驶计划,在匹兹堡成立实验室,并和福特公司合作展开道路测试。据《金融时报》报道,uber计划投资5亿美元开发地图项目,为无人驾驶汽车开辟道路。

马斯克的“蓝图”,是否对uber高层最终决策产生影响,不得而知。但是,确有分析认为,uber的合并决定,核心目的正是避免在一地与滴滴“缠斗”,而希望抽身出来准备“无人驾驶”的决战。

搜索巨头的图谋

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对未来的趋势一样敏感,他在5月发表的公开演讲中说,互联网的上半场“连接”的技术已经结束,“下半场就是人工智能”,人工智能核心是三件事情:算法、云计算能力和海量数据的沉淀。而无人驾驶,本质上正是人工智能驾驶。

无人驾驶的核心原理,是借助车身各种传感设备(车顶和车的周围添加摄像头、距离传感器、超声测距仪……)采集周围环境的数据,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反应。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,无人驾驶最关键的竞争,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。

在无人驾驶(或人工智能)领域,无论uber在全球,或是滴滴在中国,都有胜于他们的玩家。两家的罢战言和,有可能看到的是更大威胁。

在全球,google是起步最早、进展最快的一家,其无人车已上路测试6年,总测试里程超过100万公里。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领域,google技术沉淀也无出其右者,其无人驾驶技术正变得越来越“聪明”,越来越能应付复杂路况,甚至已达到进行“道德判断”的程度(比如,当人工智能感知事故不可避免,如何进行取舍)。

同时,google 在高清地图领域也处于全球领先。这样一家“预谋已久”的巨头,除了与uber的合作外,在“第一季”基本隐身幕后。

在中国,最值得重视的是百度。

百度一直在强化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——“百度大脑”,而无人驾驶是其至今最大的项目,据称“投资远远超过200亿元”。 2015年12月,百度已在国内首次实现城市、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,并与芜湖市政府和乌镇景区达成合作,将开辟无人车试运营,进一步提升技术的成熟度。在国内,百度地图也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。

在无人驾驶的整体技术上,goole的表现胜出一筹——百度自己也承认,但是,其部分指标已赶超谷歌,在国内则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,并有计划量产方面超过google。《mit technology review》将百度列入2016年度“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”,排名高居第二,除了认可其人工智能的实力外,也提及“百度在硅谷成立自动驾驶研发部门,也是视觉识别、传感器等领域的领先企业。”

百度无人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