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可谓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元年。随着“炙手可热”的特斯拉进入中国,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发挥作用,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四起,国内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加入,华为、阿里巴巴等的进入也使电动汽车成为了“互联网 ”行业。

香车美女

2014年可谓是中国的电动汽车元年。随着“炙手可热”的特斯拉进入中国,以及财政补贴政策发挥作用,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四起,国内主要汽车厂商纷纷加入,华为、阿里巴巴等的进入也使电动汽车成为了“互联网 ”行业。

2015年的电动汽车市场或将迎来高速成长,开年即风生水起。1月13日至1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首届论坛在北京举行,行业管理部门、专家,以及汽车界大腕悉数到场,共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新生态;15日,京沪高速快充网络全线贯通投入使用,成为国内首条具备电动汽车快充服务功能的高速公路。此举意味着,不少朋友可以开着电动汽车回家过年而不用担心充电问题。

电动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还远吗?低速电动汽车何处去?新能源公交车如何走向产业化……让我们来听听汽车界大腕,北汽徐和谊、比亚迪王传福、江淮安进、奇瑞尹同跃、吉利李书福,以及特斯拉、大众的代表,如何看待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。

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:做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,不搞唯技术论

2014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转折点,全年销量突破6万辆,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。当然这6万辆对比整体2349万辆的汽车销量,比例还很小,但是我想,星星之火已经点燃,2015年将是一个高速成长期。中国的电动车市场也一定会像互联网产业一样成为全球第一。

做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,不搞唯技术论。应该承认,电动汽车是政府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催生的产品,一开始电动汽车的研发是围绕着政府的需求转,政府是我们的最大用户。但是随着私人用户市场启动,我们就必须完成从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。要生产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,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只考虑我们的产品,采用的是否是最先进、最尖端的技术,更要考虑它的安全可靠性、使用的便利性以及其综合成本。不管低端还是高端,不管家用、商用还是公共交通使用,只要有市场需求,我们就开发生产。

电动汽车不仅需要好的产品,更需要好的基础设施,好的商业模式和好的k8凯发的售后服务,后边这三个要做不好,电动汽车市场就很难大有起色。电动车要获得市场认可,特别是在当前油价连跌、基础设施不健全的环境下,可以说非常艰难,但是我们如果不这样一点点去想方设法地让消费者了解、熟悉电动车,感受到它的优点,只坐等政府去培育市场,要想成为电动车的强国,只能是一句空话。

因此,我们企业做电动车要有定力,不摇摆,扎扎实实一步步推进,同时政府、媒体、消费者以及全社会都要形成合力,方能有所作为。发展电动汽车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确需要艰苦卓绝的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,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,改革创新,我们一定会迎来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时代。

王传福

比亚迪股份公司董事长王传福:开发符合市场、接地气的产品,需求就很旺盛

有两个文件很重要,一个是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―2020年)》。2015年可以达到25万台。我们认为,只要你能够开发符合市场,能够接地气的产品,需求会很旺盛。到2020年达到500万台应该不在话下。

第二个文件是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》。很多外国朋友很羡慕,中国有这么一个非常有智慧、非常全面、非常系统的一个文件。财政部等部委公布了2016年到2020年补贴政策征求意见稿,这实际上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预期的稳定,极大刺激了我们投资的热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