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一步,特斯拉将计划不再大规模建设公用充电设施,而是更为精准的建设超级充电站和目的地充电桩。目前,特斯拉正加紧与中国企业、地方政府的洽谈。对此,特斯拉方面虽未作出肯定回应,但也似乎传递出特斯拉正在谋划投资中国的信号。

新能源汽车报

    “对于特斯拉目前舆论毁誉参半。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”特斯拉中国区传播总监陶融对记者表示,目前最要紧的是做好自己的事。

  2015年的特斯拉相比于2014年初入中国市场时的年少轻狂、锋芒毕露,已然显得更加稳健。同时,特斯拉也在极力调整着人们对它的最初印象。

    特斯拉

    如果说外观新锐、性能桀骜的特斯拉曾掀起了一场产业“风暴”的话,那么2015年的特斯拉则更希望成为人们视野中的“常态”,在微微闪耀的个性之中,成为一个日趋成熟的汽车品牌。

  锋芒闪耀过后 全力升级服务体验

  当人们褪去对于特斯拉各种浮华与桀骜的联想后,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将如何存在?

  3月9日,特斯拉公布了其2015中国战略,全力实施服务大升级,带给车主颠覆性“拥有体验”。“空中升级”、“远程诊断”、“零保养”和“价格透明”的维修等拥有体验,被构建在其“直营模式”基础之上。

  “颠覆车主的汽车‘拥有体验’。此次服务大升级是特斯拉中国实施2015年‘深耕中国市场及快速响应和满足市场需求’战略的又一举措。”陶融对记者表示。

  自进入中国以来,以特斯拉model s为代表的进口豪华——电动四门轿跑车,以其超越百年传统造车的制造工艺、极致驾乘体验和电动车与生俱来的“零排放”在中国市场引发电动车旋风,迅速虏获了一大批忠实的“特粉”。

  然而,相比于中国的特斯拉旋风,在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,特斯拉凭借着高效优质的维修服务、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,以及公道的价格夺得《消费者报告》汽车售后评价的最高分值。

  由彼及此,在中国特斯拉的“粉丝经济”能够持续多久?来自2014年第4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量的下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显然,特斯拉已经意识到,随着初期狂热消费者的饱和,冲动型消费、奢侈型消费已经难以支撑特斯拉销量的快速增长,更加理性的实用型消费将成为特斯拉转型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