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/财经国家周刊
在中国,“国民车”不只是一种称谓,更是一种情怀。
说到“国民车”,也许有人会想到捷达,但这个历久弥新的“神话”毕竟不是自主品牌,所以“国民车”也就成了中国汽车界一直难以抹去的痛。
日前,北汽新能源ec180在河北、江苏常州等地正式上市,由此迈出了北汽新能源拓展全国市场的重要一步。
这款微型纯电动车有两款车型可供选择,官方指导价分别为15.18万元、15.78万元,在扣除国补、地补以及北汽新能源推出的单车“卫蓝”基金4.8万元补贴后,终端零售价为4.98万元、5.58万元。
该车上市之日,北汽新能源即宣布, ec180的定义及设计就是“国民车”:从产品设计、供应链建设、产品制造都围绕“国民车”的概念打造。随后,北汽新能源又独家冠名央视综艺节目《朗读者》,为其营销造势。
“国民车”之痛由来已久,北汽新能源为什么在2017年如此热情高涨?
“国民车”口号的背后
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退坡的第一年,政策对市场的推动力明显减弱。而到2020年,财政补贴将彻底退出。
自今年1月1日起,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在2016年的基础上降低20%,并规定“地方财政补贴(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)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%”。
对于北汽新能源而言,2017年也是较为关键的一年。
“到2020年,北汽集团要实现新能源汽车年产销65万辆,其中北汽新能源将销售50万辆。”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、总经理郑刚曾表示。而数据显示,2016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为52187辆,与50万辆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。
2017年,北汽新能源给自己定下了17~2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,即增长幅度应在200%以上。在财政补贴退坡、市场导向加强的形势下,这无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艰巨任务。
与此同时,北汽新能源的上市计划也已提上日程。2016年,北汽新能源实现了混合所有制改造,完成a轮30亿元融资,获得了第一张新能源乘用车“准生证”。不久前,郑刚向媒体透露,北汽新能源计划在2018年完成上市。
在ec180推出后不久的1月25日,北汽新能源又启动了b轮80亿元的融资计划,或将于近日内完成。郑刚表示,此轮融资完成之后,北汽新能源将加快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工作。
在此背景下,北汽新能源推出ec180打造“国民车”的意图已经很明显:针对市场形势的变化,以低价策略快速抢占市场,率先形成规模效应。
郑刚曾说,“我们不想做中国的特斯拉,我们要做的是福特。”他还表示,“ec180的销量一定要达到10万辆级,才会有规模效益。”
问题是,ec180真能成为“国民车”吗?
靠低价,卖不出“国民车”
企业自掏腰包补贴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做法,北汽新能源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。
2016年4月,上海市出台新能源汽车地补新政,导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沪补贴被“腰斩”,销量受到冲击。随后,比亚迪曾联合经销商在上海推出了比亚迪秦单车直补1.4万元的优惠活动。
在外界看来,这种做法不过是一步步挤掉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中的水分。
一直以来,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推而不广,主要原因除了消费者对于产品性能、便捷性、安全性等方面存有疑虑外,性价比也饱受诟病。同样平台生产出来的汽车,将发动机、变速箱换成电池、电机,价格就能翻一倍甚至还不止?
而北汽新能源以低价抢占市场的做法,势必会引来比亚迪、吉利、众泰、长安等新能源车企的新一轮价格比拼。
以价格战的方式撬动市场并不明智,短时期内“跑马圈地”斩获的战果,迟早会因为价格优势的丧失而沦陷。新能源汽车低端市场的价格战,最终催生的未必是国民车,而极有可能是零和局面。
历史经验证明,光靠低价是出不了国民车的。奇瑞qq曾经风靡一时,但最终也没成为“国民车”,2016年销量仅3万余辆,同比下滑近40%。李书福早年狂言汽车不过是“四个轮子加沙发”,后来却还得一步步改变想法和观念。
目前,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,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限牌限购政策有很大关系。在三四线城市市场,5万元上下的价格,消费者有很多选择,包括早已陷入红海厮杀的入门级燃油suv。
而ec180并不支持快充,在便利性上与同类竞品相比是一大硬伤。同时,由于动力电池衰减的不确定性,ec180在全寿命周期的使用经济性上与同等价位传统车型相比,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。
因此可以说,北汽新能源所谓的“国民车”ec180,恐怕是一厢情愿。
北汽新能源的一步险棋
“国民车”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,而是消费者用钞票选出来的。